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君子有所思行 明 · 区大相
 押词韵第五部
晨出蓟北门,顾望黄金台
高台亘层云,照耀五城开。
骏骨没已久,昭王安在哉。
驱马往从之,中涓难为偕。
台下谁家子,骎骎逝龙媒。
金鞭摇白日,玉蹄起红埃。
踯躅霸图尽,驱驰王运回。
怀思不能去,日夕悲风来。
丁巳除夕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押删韵
峥嵘岁云暮,称诗涕长潸。
平生闭门人,排闼忧如山。
昊天何荐瘥,迫使民命艰。
谗夫始鸱张,大宝尸愚孱。
寖寻抉馀纪,战气波人寰。
坐令沦泗鼎,层累窥豪奸。
晚怜虎豹死,么䯢临九关。
善词楚台士,绝叫畴援攀。
固知贞起元,王运循如环。
奈此逆旅期,千春辞难还。
旁劳读谶子,诏我忧与患。
永年甲兵底,暂恋眉睫閒。
不须照恒河,历劫疲心顽。
宋故追复龙图阁直学士少师钱公墓志铭1133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四、《梁溪集》卷一六七
京师浩穰,自古难治,非夫聪明足以剸制繁剧,智略足以摘发奸伏,仁惠足以牧养小民,威严足以震服豪右,未易称职。
汉有赵、张、三王,唐有许孟容、李岘、吴凑之流,隐然有声,不过数人,以是知其难也。
国家都汴,尹天府者多名卿才大夫,位天子之侍从,然独会稽钱公政事号为本朝第一。
公之尹京,前后凡三。
当天下乂安,四方人物之所聚,权贵戚属之所居,奸人巨猾之所容,依凭城社,关机开阖,干挠法制,莫敢谁何。
而黠胥老吏,舞文玩法,乘隙射利,情伪百出,为尹者鲜不堕其术中。
独公于词讼喧嚣、簿书倥偬之间,从容谈笑而办,幽隐曲折尽得其情,吏不能欺,而予夺一出于己,无敢议者。
其政尤务抑强扶弱,缘饰儒雅,不专以柱后惠文从事
势家犯法,不少假借,而下户无告有所依归,良民诖误多所平反,而豪侠巨蠹,必深锄治。
当时士人有为《政事录》者,所载百馀事,皆出人意表,世谓神明之政。
自非兼聪明、智略、仁惠、威严之资,有大过人者,畴能及此。
宜乎声称烜赫,至今不泯,与汉、唐名臣相望而无愧也。
公讳协,字穆父吴越武肃王五世孙。
自从曾祖忠懿王俶归朝廷,今为开封人
曾祖忠,晋故诸道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
曾祖妣江氏,某国太夫人
祖易,故任翰林学士尚书左司郎中知制诰,累赠太尉
祖妣盛氏,平阳郡,赠某国太夫人
彦远,故任起居舍人,直集贤院知谏院,累赠太尉
妣丁氏,济阳郡,赠吴国太夫人
公生有奇表,神气秀发。
未成童,日诵千言。
及长,博闻强识,卓荦不群。
谏院公捐馆舍,公以遗表恩推与其姊之夫张升卿,而刻意力学,以期自立。
从叔父修懿公明逸质问疑义,修懿公爱之,奏授将作监主簿
皇祐三年,调监陈州粮料院,后历庐、睦、寿、苏等州酒官
虽在搉酤喧冗间,手未尝释卷。
嘉祐八年,诏以六科举士。
翰林沈学士文通公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仁宗升遐,罢举。
治平三年文通又以公应诏。
熙宁二年,始召试,以第二人过阁。
及廷对制策,极论新法,忤执政意,与孔文仲俱被黜还任,自是遂罢制科,然名望益崇,有识者韪之。
明年秩满,赴选部,会朝廷检举治平从官应诏所荐淹滞未举者,公名居多。
或沮公以五任监当无课最可称,大臣有荐者曰:「钱某岂监当材耶」?
有诏许以五任阙升,且试剧邑,除知开封府尉氏县
治声流闻,擢流内铨主簿
官长陈襄以公所造班簿进呈,神宗称之。
曰:「非臣所能也,主簿钱某为之耳」。
有旨令东上閤门引见。
上殿,既对敷奏,称旨,许以清要。
宰相王安石遣其弟安礼谓之曰:「能一冠豸乎」?
公谢曰:「家贫母老,不能远行」。
安石知不附己,犹除三司盐铁判官提点四园苑提举帐司,点检南郊一行事务。
又诏措置帐法,数因事赐对,滋被眷知。
诏迓送虏使。
明年,以国子博士京西路提点刑狱
秩满,徙河北,又徙京东
代还,复除盐铁判官
元丰三年,借太常少卿使北虏,还奏,上前论契丹形势盛衰之理,深切著明,上熟复其言。
会五路军兴,除陕西都转运使,专主馈运,兼制置解盐。
公即日就道,留家京师,上每旬必遣内人至第问太夫人安否。
公在关中,转饷如期,无扰于民。
尝躬督飞挽夜行,坐界中百馀里,冒险无所畏避。
讫事还长安丁内艰奔丧,哀毁骨立。
上遣使劳问,赙给加等,时元丰四年也。
五年,官制行,上先于「左司郎中」格目内书公姓名,遂降诰阁门,俟公释服。
明年高丽国王薨,来赴,上思得公奉使,诏起复赴阙。
公具奏坚请终丧,不允,特借左谏议大夫,充高丽吊慰国信使
公入对,上顾问甚渥,面赐金带。
公奏:「人臣出疆,当识上旨。
今外议纷纷,以谓陛下欲结高丽以伐北虏,而臣独未知圣意」。
上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行,馀无他也」。
乃与左番祭奠使自密州同日发洋。
公舟五日而达,左番飘泊四明,踰月始至。
夷人素闻公名,相与聚观。
至于燕饮逾制,与夫馈饷非例者,皆却而弗受。
还次紫燕岛,国主王运遣二吏棹小舟以书送馆,寓金银器皿四千馀两,公辞之。
使泣曰:「寡君有命,徒归则死,顾左番在国已受」。
公曰:「左右番所见不同,尔可死,吾不可受」。
须臾风迅,遂失所在。
公有诗曰:「屡却张旃使犹留,返璧飧诗因平安」。
奏偶至上前,激赏者久之。
使还造朝,擢中书舍人,赐三品服。
上顾曰:「卿与高丽王书,云『免诸梁阴阳之患,悦滕文哭泣之哀』,可谓得体矣」。
哲宗即位,差权摄开封府正官,还自顿递,乃罢。
元祐元年给事中,继除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初莅事日,吏欲试公,讼谍至七百馀。
公遍阅,析而为三,施行者才百数,惩而遣者数十人,馀悉缄识,戒以后勿复来。
阅月有再至者,公诘其故,弗服,命吏取视之,无少差,一府大惊。
且命曹椽省并文具,以十为一,革簿书相仍重复之弊。
有戚里子凭藉无赖,屡犯禁,公治其罪而后奏。
宗室有任节度使者,市贾人米千斛,久不偿直,公移檄诸司粮料院留券请俸,积及其数,呼贾人付之。
有荫人尹绅,讼继母窃亡父家资改嫁。
公奏绅既不能养,使继母改适,又以盗家资为言,不可以训,特不用荫,杖而羁于旁郡,以励风俗。
御史台吏人遣其妻讼本官不法事,公命杖之。
翌日吏自来,持一器若有所贮,置阶戺前,诉妻方娠,昨蒙杖而堕。
公熟视状,遽判杖其脊。
吏不伏,呼请罪名。
公不顾,徐曰:「汝家安在,适从何许来,得无越御路耶」?
吏惶惧而出。
京城法,以尸由御路者徒二年。
公遇事敢断,皆此类也。
京师尝多雨雪,公密启母后,以奁具二十馀万缗贷贫窭者,公躬率僚属,遍历委巷,排户而给之。
都人素喜博塞,公禁之甚严,至是取旨,大纵酺博,民间驩呼,细民赖以获济。
公平时未尝私见宰执
一日,白事司空府,有典谒吏即客次袖牒陈事,公曰:「此非受讼之所,何不来府中」?
吏有所恃,颇偃蹇,却之不去。
公叱下,械送府狱,杖而遣之。
八座中有抑留侍婢不归其母者,母诉于府,为移文不报。
公命追其家奴,付狱根治,卒取而归之。
台臣有折简私祈宽门医所负者,公立其介于庭,呼医促其期限。
由此寖忤权近,人多侧目观望,捃摭细故,交章弹击。
哲宗照知其故,特诏放罪。
公奏谢,有曰:「乱吾治者常二辅,掣其肘者非一人」。
又曰:「德音始下,公议获伸。
仰皇明之烛幽,觉群邪之夺气」。
其不可屈如此。
三年,以狱空迁秩,公辞,不得已乃受。
而言者复论狱空非实,公不自明,力丐补外,乃以本职知越州,兼两浙东路兵马钤辖
公既怀绂故乡,过家上蒙,挥金亲旧,日引宾朋饮酒赋诗,讼庭萧然,至终日无一事。
苏翰林轼时帅钱塘,唱和往来无虚日,当时以比元、白。
四年,移知瀛州,兼高阳关路安抚使马步都总管
为帅镇静,边人安之。
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行次符离,召拜工部侍郎,复迁户部
尝因转对,论六曹事多迂滞,省官莫肯裁决,又诸曹所受辞牒多不经由所属,愿申饬中外,遵守诏条。
其言切中时病。
七年,除知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复留权户部尚书,奏罢户部狱,措置曲院
是岁郊礼,公前期奏对计办,日坐直舍临智永师草书,沛然有馀暇。
诏馆伴北使于同文馆
时朝廷欲变帐法,事且行矣,公抗章争之,帐法得不改。
会尹政不修,盗贼公行,除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开封府
公具奏力辞,以谓前愆不辩,后效难施。
优诏褒答,公不得已。
视事不数日,滞讼一空,群盗奔佚。
苏轼时为礼部尚书,每俟公治事时,送诗求和,公不废决遣,即次韵答之,辞意赡丽,大惊,以简谢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
亦数年来故事也。
其为当世所重如此。
八年,为太母山陵顿递使事毕,开封章惇入相,公见上,具言尝行谪辞,愿乞骸以避时宰
不听。
绍圣元年翰林学士三荐林希不行,因问上所欲用,上曰:「钱岂不堪为翰林学士耶」?
即日除公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经筵
进见,多诏留身,因得款陈天下事,哲宗益眷倚之。
尝论朝廷之盛,人物为先。
三馆育材之地,寂寥无闻,乞诏大臣及近臣各举所知,引见考实,置之文馆,以备器使。
又论禁军逃亡,满限捕获得以案问免死非是;
厢军决配不到配所者十常七八,为患不细。
乞修严军制。
又请就郊祀赦恩移放沿江编管人,事皆施行。
一日,上许公郊祀后除执政,公皇恐伏地,叩头辞避。
及亲祀,诏公骖乘,以备顾问,公以足疾不能久立为解得免,而大臣之忌公者,日夜求所以去公之术。
礼部奏公所撰《导驾鼓吹辞》差互,诏改正之,不能动。
会草右丞郑雍乞出批答谕书,台臣论公批答中有「群邪交攻」之语,为附会元祐。
章累上不出,言者不已,至全台并进,乃罢公翰苑,以本官出知池州
公既行,台臣以状首前所言「弗容群枉」,误为「群邪交攻」,朝廷既不问,公亦不辩也。
公在池阳二年,为政宽简,得士民心。
四年冬有旨,移知和州
命未下,公以十一月丙辰卒于官舍正寝,享年六十有四。
明年二月庚申,诸孤奉公之柩,葬于开封府开封县汴阳乡中边村将相里祖太尉公之域。
公娶吕氏,故相文穆公蒙正之孙,龙图阁学士居简之女,封东平郡君,赠越国太夫人,先公五年卒,至是合祔焉。
子男十二人,曰杲卿朝请大夫致仕;
东美朝请郎、主管京东排岸司
曰朝隐,承议郎通判袁州
鲁望承务郎西京转运司主管公事;
端己朝散大夫、知泰州
德舆朝散大夫、行卫尉少卿
曰延硕,承事郎、监郓州酒务;
伯言左太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
君鱼将仕郎
伯牛,未仕。
其二人早夭。
女四人,长适朝奉大夫诸王府侍讲勾颖,次适朝奉大夫通判大名府俞授,次适朝请大夫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应通,次适端明殿学士左通奉大夫、提举嵩山崇福宫王孝迪。
孙男十八人,曰净;
曰涒;
曰渻,迪功郎、权国子博士
曰涌、曰衍,迪功郎代州繁畤县主簿
曰灏、曰沇、曰滨、曰溥,秉义郎
曰滭、曰潜、曰涛、曰洵,将仕郎
曰湜,右儒林郎
曰淳、曰温,右承务郎
曰注,右宣义郎
曰浒。
孙女二十三人。
公在仕途几五十年,积官至朝议大夫,勋上柱国,爵会稽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惟钱氏当唐末,以武功起东南,据有二浙,而能尊中国,效臣顺,以膺宠命,金印玉册,世祚王爵,以抚吴越
及宋兴,知天命所在,顿首自归,不烦干戈,一方士民克保其生,弗识兵革。
阴功盛德,庆流子孙,枝叶扶疏,冠冕蝉联,膺受福禄,不可胜纪。
而公之祖太尉公,始以文章显于咸平天圣间
谏院公忠言谠论,受知仁祖,至公以才学事神、哲二宗,阀阅声望,益以光显。
又自太尉公、谏院兄弟及公与从兄故枢密直学士藻,皆以制举取重名于世,而公之从祖文僖公惟演,逮公三世,五人掌丝纶之职。
公之诸子杲卿、东美、朝隐、鲁望相继登科,德舆、伯言皆赐上舍第,致位通显,衣冠世族,儒学之盛,甲于本朝,天之报施,讵不信哉!
公资性豪迈,善议论,使人听之忘倦。
早以字行于世,方处场屋,已为一时英俊之所推许;
及登侍从,内外制辞,脍炙人口。
有文集一百卷,名《会稽公集》。
所为文章雄深雅健,得西汉体。
作诗清新遒丽,长于用韵。
工行草书,有魏、晋人笔法,尝自爱重,未尝辄以与人。
平居恺悌乐易,与朋友交,终始如一。
尤精鉴裁,所推荐多达者。
弟侄婚宦,皆经其手。
收养孤遗,家常至二百口。
俭约均一,内外无间言,其行己大略如此。
元符三年春太上皇帝即位,追复公龙图阁学士,官其子三人。
明年党论兴,欲寝前命,伯言上书论列,得不追降,因是免降者四十馀家。
崇宁元年,又以党籍刻诸石,大观二年再看详,公等出籍者十数人。
三年伯言以公在翰苑所草潜藩加恩制进呈,有诏特赠正议大夫
公之葬开封也,方在谪籍中,不克铭于墓。
建炎元年月,诸子迁奉公及三世之丧葬于镇江府金坛县乡之原。
方朝廷大除党籍之禁,而收录其子孙,旌别淑慝,焕然明白,乃论撰公平生行事,以状来请铭。
余雅闻公之贤德,其敢以固陋辞。
铭曰:
钱氏之先,有功二浙。
世济忠顺,保有吴越
归于有道,投龟而决。
子孙诜诜,福禄无阙。
笃生异人,惟会稽公
高明博达,直谅公忠。
克举贤科,绍其家风。
对策大庭,烨如长虹。
声闻四驰,寖阶膴仕。
骅骝得路,一日千里。
蟠根错节,游刃历试。
干将遇物,不劳剸制。
简在帝心,将命绝域。
文采风流,远夷矜式。
张旃却使,留飧返璧。
达于宸聪,当宁叹息。
三尹京邑,政声著闻。
威詟豪右,惠养小民。
决遣如流,摘发若神。
谈笑而治,群盗以奔。
言西掖,视草玉堂。
高辞大笔,黼黻文章。
诗句风清,字画鸾翔。
萃此众美,郁为邦光。
经筵启沃,密受眷知。
同朝忌媢,共排去之。
王佐之才,卒不获施。
昊天不吊,哲人遽萎。
党论之兴,踰三十年。
胎祸基乱,闭塞忠贤。
大明方升,公议日宣。
微公谁归,愿作九原。
粤自汴阳,迁窆京口
膴膴崇罔,水深土厚。
卜云其吉,安固永久。
勒此铭诗,以告厥后。
重读行朝录感赋 清 · 黄炳垕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高墙天子气,夙昔著英风。
三诏人心系,两年王运终。
入闽怀远志,依郑弃前功。
纵有黄苏相,无如历数穷。
陈民先都曹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六、《陶山集》卷一二
辱书,问以所疑。
某亦疑者,尝试言之,足下其择焉。
召公有诗,周公无之者,公,圣人也,圣人无名。
故《周南》之诗,美不于文王,于其后妃而已,譬如传神画眼,眼似而神从之也。
小星,众无名星也,以况贱妾,则「三五在东,维参与昴」,固夫人也。
于阳星言其数,数阳也;
于阴星言其名,名阴也
数对象则为阴,对名则为阳。
譬如编氓,甲在其东,则乙西邻也;
若丙又在其西,则昔之西者,今东矣。
盖先王取义,随物转徙,非一端而已。
至于《柏舟》不言父者,女比于母者也。
《尧典》四星,独于南方言火,言火于南方为宜故也。
秋言毛毨,冬言氄毛者,孔安国谓毨,理也。
盖秋,鸟兽之毛尚浅,毨不胜毛,故视之则毛,徐而察之则毨也。
至冬而盛,毛不胜氄,视之则氄,察之则毛也。
此与《春秋》六鹢五石之辞略相类。
先王之法,言多如此。
故曰五石六鹢之辞不设,则王道不亢矣。
《舜典》言岳,独东言岱;
言巡守,独北言朔。
朔言终,则有始也;
岱言代,则有谢也。
于时之始,言代则有谢;
于方,言终则有始。
亦言之法也。
「如初」,以著四时之同,是以不言南也。
且北方阴阳具,故北一名朔
朔,阳也;
北,阴也。
岂特此也哉?
物有玄龟、纁蛇,藏有左肾、右命。
至于卦又谓之习坎。
习,重也。
是以天子之立也,左圣乡仁,右义背藏。
盖藏,玄之所在也。
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实在于此。
故文两人相背为北,象两己相背为黻。
古之人胥训诰,不必亲相与言也,以文与象示之而已。
噫!
言道而至于此,亦不可以容声矣。
若夫寅宾、寅饯,足下所谓先王运精神,动心术,以道格之是也。
精神,动心术,以道格之,虽尸居衽席之上,可以骑日月也,况宾而饯之乎?
以此读书,盖有大者焉,非徒析毫解缕而已。
方今学者之病正在此,殆所谓绳上生蛇者也。
足下有美才善质,诚能精神,动心术,求其大者,岂远乎哉?
尝闻九方皋之相马曰「牝而黄」,马至,乃牡而骊。
伯乐喟然太息曰:「是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盖神之所会,得其精微而遗其粗粗。
学乎学,诚如皋之所观,虽以成变化可也。
故曰千转万变而不穷,鲁国儒者,一人而已。
某迷谬日久,所论尚不中,愿更疏示。
和剂方补骨脂丸方诗宣宗朝,太尉张寿广州,得补骨脂丸方于南蕃,人服之验,为诗纪之。补骨脂,神农《本草》不载,生广南诸州及海外诸国,衰年阳气衰绝,力能补之。) 唐 · 不详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
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非韩下 其十二 非韩第二十五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
韩子《论佛骨表》,以古之帝王运祚兴亡、其年寿长短校之,谓无佛时其寿祚自长,事佛则乃短。
指梁武、侯景之事,谓其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以激动其君也。
南北朝时,独梁居江表垂五十年,时稍小康,天子寿八十六岁,其为福亦至矣。
春秋时,杀其君者谓有三十六,彼君岂皆祸生于事佛乎?
韩子不顾其福,而专以祸而诬佛,何其言之不公也!
自古乱臣窃发,虽天地神祇而无如之何,岂梁必免耶?
韩子未识乎福之所以然也。
夫祸福报应者,善恶为之根本也。
佛之所以教人修福,其正欲天下以心为善,而不欲其为恶也。
曾子曰:「人之好善,福虽未至,去祸远矣;
人之为恶,凶虽未至,去祸近矣」。
佛之意正尔,但以三世而校其报施者,曾氏差不及佛言之远也。
故其祸福之来,自有前有后,未可以一世求。
茍以其寿祚之短,谓事佛无效,欲人不必以佛法为,则《洪范》以五福皇极教人,合极则福而寿,反极则祸而凶。
短折如汉之文、景,最为有王之道。
何则?
孝文为天子才二十三载,年四十七而死;
孝景即位方十六载,年四十八而死。
其历数也皆未及一世,其寿考也皆未及下寿。
岂谓孔子所说无验,而即不从其教耶?
于乎!
圣人为教设法,皆欲世之为善而不为乱,未必在其寿祚之短长也。
韩子谓:「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国命来朝,陛下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境,不令惑众也。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可直入宫禁」?
云云。
韩子蔑佛之太过也。
佛虽非出于诸,然其神灵睿智,亦真古之圣人也,又安可概论其舍利与凡秽之骨同校也?
虽中国之圣人如五帝三皇者,孰有更千岁而其骨不朽?
况复其神奇殊异,有以与世为祥为福耶?
韩子亦宜稍思而公论也。
昔有函孔子之履,与王莽之首骨者累世传之,至晋泰熙之五载,因武库火,遂燔之。
夫大善者莫若乎孔子之圣人也,大恶者莫若乎王莽之不肖也。
前世存其迹而传之,盖示不忘其大善也,留诫其大恶也。
古今崇佛灵骨者,其意盖亦慕乎大善也。
若前所谓不过礼宾一设者,是乃示其不知礼,而待人无品也。
借令佛圣人,固亦异乎异域之众人者,安可止以一衣一食而礼之也?
季札、由余入中国,而中国者以贤人之礼礼之。
季札、由余,第世之人耳,未必如佛神灵而不测者也。
岂使其君待佛而不若乎季札、由余者也?
孔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
谓不可扬君之过于外也。
假或唐之天子以佛而为恶也,韩子乃当婉辞而密谏,况其君未果为恶,乌得讦激而暴扬其事乎?
魏徵能谏,不能忘其言,书之以示史官,而识者少之。
马周垂死,命焚其表草,曰:「管、晏彰君之过,以求身后之名,吾弗为也」。
而君子贤之。
韩子之谏,比魏徵则未必为当,留其表使世得以传,其为缪固又过于也;
而全君之美,不及马周之贤远矣。
又况君之所为未至为恶,而暴表论之,乃见斥流放,抑留其说以自彰其识智肤浅,播极丑于后世也?
呜呼!
承议郎黄彦承制刘亦侍禁王运殿直张大忠各先降一官送大理寺取勘制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八、《摛文堂集》卷六
敕具官某等:汝等服在太官,弗克勤毖,宴馔废缺,良骇予闻。
降秩示惩,仍俾推治,往思厥咎,毋重悔尤。
可。